找到相关内容4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

   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中国的孔墨的精神,二是英国的人格教育(绅士教育)的精神,三是德国、法国的专深研究,四是美国之服务社会之教育等。他说:“教育应采欧美之长,孔墨教授之精神”,“照以上所述之欧美教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2743582.html
  • 学界楷模--一代宗师 --记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南怀瑾先生

    毅然辞亲远游,入川任教於中央军校,报效国家。在川时又久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,专研社会福利以便服务社会大众。当时报载:“有一南姓青年,以甫弱冠之龄,壮志凌云,豪情万丈,不避蛮烟瘴雨之苦,跃马西南边陲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044946.html
  • 当今之泰国佛教见闻─以印顺导师的〈泰国佛教见闻〉为主

    ,但也会受到社会的尊敬。而且有许多八戒女所表现出的能力都被社会所认同,例如服务社会女童方面的昆迎卡泥塔师父、修行方面的詹孔梛雍师父。  2、僧官制度与僧官的名位  泰国的僧官制度是仿摹政府的组织,而...

    彭毅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051792.html
  • 文化佛教徒——以近现代“居士佛教”为考察中心

    生活中,为上述社区型修行团体(或无形式修行团体)提供相宜的服务。台湾佛教在服务社会的实践层面已经领先大陆一大截,这一面貌的出现,得益于“人间佛教”在理论层次的深入探讨及操作层次的积极展开,其中作为“文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5959829.html
  • 香港佛教发展史

    —香港佛教“此岸彼岸”弘法会。  各佛教社团虽然性质不同,但是在弘扬佛法、服务社会和提倡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各尽其能,不遗余力。例如合办此届“此岸彼岸”弘法活动,就是团结合作最佳的表现。  九、结语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660603.html
  • 重视和弘扬人间佛教的慈善思想资源,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务

    协会,带领全国佛教界,大力继承佛教“关怀社会、回报社会”的优良传统和人间佛教的积极人世情怀,广兴慈济事业,在救灾济贫、扶困助学、关爱他人,服务社会等方面,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良好...

    胡绍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262928.html
  • 真禅法师——当代佛教制度建设以玉佛寺为中心

    基金会副会长。玉佛寺僧众用实际行动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,树立了佛教关爱人生、服务社会的新形象。   第七,外事接待制度的建设。玉佛寺是恢复较早的寺院,还被作为上海十大景点推出,每年有数十万外宾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165290.html
  • 略析太虚大师的僧制建设

    略析太虚大师的僧制建设  释行空  内容提要:太虚大师一生潜心研究古今僧制,志在制定一套符合当时佛教状况的制度,先后在此方面有几篇宏伟著作,其中之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。在《整理僧伽制度论》中提出僧团与居士分开管理,二者并驾齐驱的思想,并对佛教的教产、教制、教所等制定相应的制度。在《僧制今论》中提倡僧众自食其力并服务社会的思想,反对以经忏牟利,强调皈戒修行与佛学研究。在《建僧大纲》中提出了完成僧格的...

    释行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76572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

     从中国佛教史上看,历代高僧大德无不秉承大乘菩萨精神,积极实践着慈悲利他事业,致力于赈灾济困,兴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,为服务社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,这是中国佛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。  第一,赈灾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666949.html
  • 试论佛学“四化”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

    而成出世间法。  总之,以五戒十善、四摄六度的正道在现实社会中认真行持,和乐人群,服务社会,普度众生,庄严国土,尽各种社会责任;同时就在利益大众、服务社会的当下用智慧照破自心中的我法二执,以无我心、清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967838.html